心肌梗塞的診斷及治療方法--太陽報

10-08-2011

   

心肌梗塞的致命率極高,三成病人於發病一個月內死亡,其中一半患者於抵達醫院前失救,因此準確和快速的診斷至為重要,若病人有心絞痛、心肌酵素上升及心電圖變化的其中兩項情況,即可臨床診斷為心肌梗塞,利用心導管或電腦掃描作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則可確診心肌梗塞。

 

臨床經驗顯示,大部分病人都有突發性心絞痛的病徵,少數病人的徵狀並不明顯,特別是年老或患有糖尿病患者。另方面,心肌梗塞病人因為冠狀動脈閉塞,心臟肌肉壞死,血液內的心肌酵素會明顯上升,故亦成為判斷心肌梗塞的重要指標。

 

至於治療心肌梗塞方面,在急性發病階段的最重要療法是溶血治療或冠狀動脈介入手術(俗稱「通波仔」),若能於發病後三小時內進行治療,病人存活率及復原前景將大為改善,而不同種類的抗凝血藥物對治療心肌梗塞亦十分重要。此外,心肌梗塞病人很多也有高血壓、糖尿病或血脂異常等疾病,要減少心肌梗塞復發的機會,便需以適當藥物治療這些高危因素。最後,除了藥物和手術治療外,心臟復康療程亦是現今治療心肌梗塞病人不可或缺的部份。

 

瑪嘉烈醫院心臟復康服務聯席總監陳藝賢醫生